第四十七章 收获季节 (4 / 7)
学校从来不赶时髦,教授也没有发财。可乔就想学校成为这个样子——“那些需要教导、照顾和体贴的男孩子们的幸福家园”。大宅子里,每个房间都很快就住满了人,花园里的每一块土地都有了自己的主人,因为孩子们允许养宠物,所以在谷仓畜棚内建了个像样的动物园。一天三次,乔坐在长桌子一端,冲着她的弗里茨笑,桌子两边是一排排开心的小脸蛋,他们都充满深情地望着她,对“巴尔妈妈”满怀感激和敬慕,向她吐露心声。她现在的孩子够多了,可她觉得并不腻烦,虽然他们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天使,而且一些孩子还会给教授和夫人带来诸多麻烦,并为此忧心忡忡。可她坚信,即使最调皮、最无礼、最让人揪心的小流浪儿心中都有优点,只要有耐心,用适当的方式总能把他们驯服。巴尔爸爸像太阳一样慈爱地照耀着他们,巴尔妈妈宽恕他们七十个七次[1],只要是凡人都不会顽抗到底。让乔最感珍贵的是与小家伙们的友谊,干了坏事后悔过的抽噎,小声认错,滑稽或感人的悄悄话,他们讨人喜欢的热情、希望和打算,甚至他们的不幸,因为这些使乔对他们倍加疼爱。男孩们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生性羞怯;有的身体虚弱,有的调皮捣蛋,有的口齿不清,有的结结巴巴,一两个缺胳膊断腿的;一个开心的小混血儿,哪儿也不要他,却在“巴尔花园”受到了欢迎,虽然有些人预言他的到来会毁了这座学校。
真的,在那里,尽管工作艰辛,操心事多,还要忍受无休止的吵闹,可乔过得很开心。她由衷地喜欢这一切,发现孩子们的称赞最令人满意,胜过社会上的任何称颂。现在她把故事只讲给她的那群满腔热情的信徒和崇拜者。时光飞逝,她的两个小男孩也来喜上加喜——一个叫罗布,跟爷爷的名,另一个叫特迪,是个乐天派的婴儿,他似乎继承了爸爸开朗的性格和妈妈充沛的精力。在这些乱糟糟的孩子堆里,他们怎样活得下去,外婆和阿姨们始终搞不懂。春天,他们像蒲公英一样茁壮成长,那些保姆虽然粗野,可疼爱他们,对他们照顾得很周到。
梅园有很多假日,其中最愉快的一个,要数一年一度的苹果节,因为那时马奇夫妇、劳伦斯夫妇、布鲁克夫妇和巴尔夫妇全体出动,庆祝一番。乔结婚已经五年了,又盼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十月的一天,佳果成熟,空气里弥漫着令人兴奋的清香,使人感觉精神焕发,热血奔腾。古老的果园穿上了节日的盛装:长满青苔的墙上点缀着一枝黄花和翠菊;枯草丛中,蚱蜢轻快地蹦跳,蟋蟀唧唧地鸣唱,就像童话中宴会上的吹笛手;松鼠们也忙着它们的小收获;鸟儿们在小路边的桤木上叽叽喳喳地唱着,向秋天道别;每棵树都只要一摇,就落下一阵苹果雨,有红的也有黄的。大家一哄而上,唱着笑着,爬上去,跌下来。每个人都赞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完美,也从来没有这样一群快乐的人来享受它;每个人都轻松地沉浸在此刻这种朴素的快乐中,仿佛世间根本就没有忧虑和烦恼之类的东西。
马奇先生平静地四处漫步,一边向劳伦斯先生引据塔瑟[2]、考利[3]和科卢梅拉[4],一边欣赏着——
和醇的苹果是浓郁的果汁。
教授俨然一个强壮的日耳曼骑士,在绿色的过道里冲上冲下,手执木杆当长矛,率领男孩们摘苹果。男孩子们组成了一支云梯队,在地上翻跟头和高空落地方面都创造了许多奇迹。劳里专心致力于照看几个小孩,让他家小女儿坐在蒲式耳筐子里推行,把戴茜抱到鸟巢中间,留神喜欢冒险的罗布,以免他摔断脖子。马奇太太和美格坐在苹果堆里,俨然一对波摩娜[5],拣选不断倒进来的苹果。艾美满脸慈祥的神情,非常漂亮,为不同的人群画素描,一边照看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小家伙。这孩子身边放着小拐杖,坐在一旁崇拜地望着她。
那天,乔如鱼得水,跑东跑西。她把长裙别了起来,帽子也不知到了哪里,手臂下夹着儿子,随时准备应付任何可能出现的惊险场面。小特迪总能逢凶化吉,什么事都没有。乔从来都不担心,不管他被哪个小家伙飞快地送上树,还是由另一个小家伙背着飞奔开去,甚至看到迁就的爸爸给他喂褐色的酸苹果,她也不担心。这位爸爸富有日耳曼人的幻想,坚信小孩子吃什么东西都能消化,不管是腌菜、纽扣,还是钉子,连他们的小鞋也不例外。她知道,小特迪迟早总会安全出现,虽然样子脏兮兮,可还是脸色红润,平安无事。她总会由衷地欢迎他回来,因为乔深爱着她的两个孩子。
四点钟,劳动暂告一段落。篮子空了,摘苹果的人们休息了,攀比着衣服的裂缝和身上的擦伤。接着,乔和美格带领一队大男孩子在草地上摊开晚餐。露天茶点总是节庆的最高潮。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种时候,场地上真的成了奶和蜜之地,因为小家伙们不要求坐在桌子边,允许随意地享受茶点——自由这种调料是男孩子的最爱,他们充分享用这个难得的特权。有些人觉得好玩,便试着倒立着喝牛奶;其他人做着跳背游戏,中间停下来吃一口馅饼,玩出了花样。最后弄得饼干撒得到处都是,半拉的苹果扔在树上,就像一种从未见过的小鸟。几个小姑娘私下开茶会,小特迪则在各种茶点之间随意地转来转去。
等大家都吃不下了,教授首次正式提出干杯,在这种时候总是必要的。“为马奇姑婆干杯,愿上帝保佑她!”这位好人由衷地为她敬酒,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欠她很多。孩子们静默地干杯,他们一直受到教诲,要牢记她老人家。
“还有,为外婆的六十岁生日干杯!祝她老人家长寿,让我们一、二、三,欢呼三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