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九源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唐朝小官人> 第三百二十七章:遍地黄金 (2 /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七章:遍地黄金 (2 / 4)

        ………………………………………………………………………………………………………………………………………………………………………………………………………………………………………………………………………………………………………………………………

        倒是消息却不知什么时候,却给走漏了出去。

        神策府要建运河,要修河堤,要大兴土木,在各地修驿亭,建驰道,还要修学社了。

        这一项项的举措,总体来说都是利国利民的,尤其是运河,乃是关键中的关键,早在隋唐之前,江南与关东乃至河北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那个地方,虽然不说是什么不毛之地,可是终究是难以成为朝廷可以借用的力量,可是此后,却随着隋炀帝运河的修筑,整个大江南北顿时变得联系紧密起来,不但寻常的割据朝廷不可能独存,最重要的是,南北往来和交流更加密集,江南的一些货物,也可随运河送到关东关中河北等地,反之亦然。

        假若各县都用运河连接起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物流的成本一定大大的降低,这对于出行的旅人和商贾都有诺大的好处,孟津的繁荣,也可立即辐射到各县去。

        至于修河堤,这当然是为了保障农垦,毕竟在这看天吃饭的时代,若是遇到旱情,倒也罢了,可是一旦遇到了水患,自然是有备无患的好。再有驿亭之类,自然也是好东西,既可以保障便利,又可加强对各县的控制,使公文传送更加便捷,各县早上发生的事,当日孟津就可知道,以便做出反应。

        可是这些好东西一旦要一起修筑,那么就让人瞠目结舌了,其实奇思妙想谁都有,这天底下,有谁是榆木脑袋?后世的人,也未必就比古人聪明,只不过这种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往往都只是想想而已,原因无他,没钱。

        这么个玩法,在古人看来就是好大喜功,有了隋炀帝的前车之鉴,任何对于这种工程的事,官府都是小心谨慎,一不留神,就可能被人扣上高帽。

        不过弘农王殿下要做,就不同了。

        弘农王殿下是什么人,那可是挥金如土,又是筑城,又是半价无限量兜售粮食的家伙,这家伙好似家里藏着聚宝盆一样,当真是不把钱当做钱使,偏生他的钱总是用不尽,这样的人真是高深莫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