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端倪 (6 / 17)
朱勋也报了一些整顿军务的情况,他先从纪氏的老窝查起,也查出不少问题来。以公孙佳的眼光看来,这么个查法一是让纪氏的罪过不容易漏掉,二是给排在后面的人一个补漏洞的时间差。等到朱勋查到最后,就只会有一个结论——纪氏带队是真的不行!别人都比纪氏强!纪氏就是损公肥私!
不过这一条公孙佳是不会主动说出来的。
由于缺位比较多,诸大臣各有推荐的人,公孙佳只静听着,不说话。章熙将推荐的表章收一收,没有马上给予答案,而是宣布散朝。例行公事的,政事堂与一应高级的官员要留下来与他细议今天朝上的议题。
朱勋那里,军事,一般大臣不会插嘴,文臣也不大在章熙面前插嘴。章熙对军事虽然不如先帝那么精通,比起文臣还是了解得多,谁也不肯在他面前露怯。于是要议的一就是荐人,一共六、七个位子,公孙佳留意到,章熙绝口不提其中的三个武职,只将文职拿来讨论。
容尚书提名谢普晋升一级,顶了纪炳辉一个侄子的位子,李侍中话都快说不利索了,倒荐了赵司徒一个门生,江尚书虽然含蓄,也推荐严格的族兄担任剩下的一个美差。严格亦是出身不错,否则以他弹劾人的密度,早被罩麻袋里打死了。
章熙不置可否,而是问公孙佳:“你怎么不说话了?”
公孙佳道:“臣在想修实录的事。”谁都知道,这个实录总领的那一个未必需要多少墨水,但是头衔一定要高,才能总领事务,干事的多数是底下人。
章熙问道:“很难吗?”
“这是本朝头一回修实录,总要仔细些。物资调拨倒不算太难,毕竟工程不大。缺的是人。臣想……”她小心地说,“不若先选一选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