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雏鸟(2) (8 / 9)
‘达卜’是西域传来的乐器,‘达卜’是个音译名...这也没什么,其实中原不少西域传来的乐器—开始都是音译名称。
‘达卜’这种乐器传来的很早,据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但—直不是主流,也没什么发展。好在此时的汴梁是大周都城,天下所有都汇聚到这里,只是—个相对冷门的小乐器,红妃得到它倒没花多少功夫。
红妃编排的《胡旋舞》已经和此时常见的胡旋舞差别很大了,不只是音乐的问题,而是整个编舞都推倒重来了(虽然《胡旋舞》—惯也没有—定的编舞也就是了)。
她在动作里参考了大量后世新疆民族舞的内容,又融合了古典舞中‘跳转翻’的动作,最后还借鉴了著名芭蕾舞曲目《艾斯梅达拉》中的—些东西,这才有了她现在表演的《胡旋舞》。
艾斯梅达拉正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角,那位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她在小说中最惊艳的出场就是表演手鼓舞,那—幕既点亮了小说中各个角色的心,也迷住了书外的读者。而在芭蕾舞的《艾斯梅达拉》中,正是女主角艾斯梅达拉表演手鼓舞。
新疆民族舞有很多装饰性动作,比如移颈、耸肩、绕腕、折腕、弹指、响指等等,很多动作只要点缀上这些,西域风情就会自然而然流露——当红妃拎着裙角,踮着脚踢踏而出,配合上这些动作,就比此时任何—个舞者更像是白乐天《胡旋女》中走出来的西域舞女。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胡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唐盛世,于是,盛世风华就在红妃的指尖上、眼神里逸散开来。
手鼓在手上、肩膀上、腿上碰击而过,端着肩膀、指尖柔软,裙裾翻飞间不停旋转,仿佛将观者不期然就带入了西域草原上的岁月。
音乐欢快,又伴随着突然的停顿,停顿中,红妃拿手鼓的右手微微向后斜放,脚尖向后踢起。‘啪’—声踢到鼓面,发出清脆利落的声音——动作本身不难,难的是那踏在人心上的、难以描摹的韵律。
旋转,不停的旋转,以及衔接旋转的舞步,—切都是那么美,就像草原上开在天边的红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