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和的归乡梦
充和的归乡梦在异国度完余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年少时候发过宏愿,要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要去艾菲尔铁塔上看落日,要去攀登乞力马扎罗山,要到洛杉矶好莱坞巨牌下放声高歌,看遍所有惊艳,走完所有奇迹。但成年后外出度假,却越发惫懒,怀念的东西很多:家里舒适的床,妈妈炮制的小菜,门前一株正是好时候的蔷薇……都跟家有关,都在国内一轮明月下。至此方知,这辈子是没法成为“香蕉人”了,至少饺子包子大白菜,国外的汉堡热狗三明治都无法取代。
因此更能体会,充和的归乡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没去过的地方,都是远方,去过的地方,都成了过往。而故乡,是络绎不绝的过往里,最愁的那缕伤。充和随傅汉思到了美国,最初他们落脚在加州的柏莱,不久后,他们搬到了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口,在那里,充和得到了一段安稳而略为忧愁的岁月。
家里常有访客,大多都是从前的师长和故友,未见已有三四十年。阔别多年再相见,自然有许多说不完的话,这其中有傅汉思的朋友,也有充和的朋友。相见时分做得最多的事无非是联词作诗,相互唱和,在陌生环境里做着熟悉的事情,倒也颇能排解几许相思。
傅汉思回到美国后,便专心攻读中国文学。说起他的名字来,还有个小故事。原先他的名字是叫作“傅汉斯”,认识了充和以后,充和就建议他将“汉斯”改成“汉思”,一字之差,却有所寄托,思乡、思国、思昔日,都蕴藉在小小的一字之间。后来,傅汉思受耶鲁大学聘请,教授中国诗词,同时,充和也在耶鲁的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多年来,夫妻俩夫唱妇随,耶鲁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一九六一年,傅汉思到了耶鲁大学,耶鲁一开始就给他副教授的职位,实际上一个副教授是要六七年的资历才能得到的。可见,耶鲁非常重视傅汉思。不久后,又让傅汉思转正教授。充和也不做家庭妇女,一样要上班。
在耶鲁,充和也结识了两位闺中密友。其中一位叫作安娜,中国台湾人,擅长吹笛子,很多次充和唱昆曲,都是安娜为她伴奏,后来去了联合国中国部做事。还有一位更加传奇,叫作Mimi,是美国人,刚开始在耶鲁博物馆上班,后来去了西雅图,成了比尔?盖茨的继母。多年后,充和在西雅图办了个“古色古香”的展览,有这位密友的功劳,且在西雅图时,她也见到密友那传奇的继子比尔?盖茨。
一个家怎么能够没有孩子呢?充和一生没有自己的亲生骨肉,她却和傅汉思抱养了两个孩子,男孩是在伯克莱就抱养了的,女孩小一些,是在斯坦福收养的。教养一双年幼的儿女,想必自有痛苦与甜蜜。这是充和夫妇亲手带大的,跟充和小时候不一样,也跟兆和他们的孩子不一样,允和家的小平和兆和家的龙虎兄弟,都是请过保姆的。而在美国,人工费高昂,保姆是普通人家请不起的,所以大小事情,也只能他们亲自照料了。
就算是忙于尿布奶粉的琐事间,充和依旧生活得优雅舒适,她从未有一日忘记练习书法,也从未有一日放下深爱的昆曲,更从未有一日忘记构筑自己的梦想家园。这个梦中故园,比之前所想的要小很多,毕竟,这里不是祖母在安徽留给她的田园,纵使如此,充和也用尽了心思,打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地。北港住宅后有一片空地,她于此开疆辟土,在一边种植了玫瑰和牡丹,平台的四周种上葱、黄瓜、葫芦等,最后栽了一棵桃树,种了一片竹林。夜来风清入林,穿行过簌簌竹叶,吹过花,吹过充和亲手放下的木椅,吹过一处湿润梦呓。这里是她的私人天堂,藏着她静默却并无遗憾的故去情怀:
游倦仍归天一方,坐枝松鼠点头忙。松球满地任君取,但借清阴一霎凉。
纵然深深地思念着故国和往昔的岁月,充和却依旧过得平淡而坦然。这份坦荡,是素来性情累积,亦是多年漂泊凝集,所以哪怕未曾实现梦想,她也能洒脱里淡然,对世间的万千幻事,皆以平常心待之。或许,对她而言,故乡是遥遥的挂在天边的明月,哪怕不能触及,但若是能仰头就看到,那么拥有或者没拥有,又有什么干系呢?
一九七九年,暮年的充和即将重履故土。她将见到久别的亲人,见到暌违的故国,人老了,国也变了,一切都不复她离去时的模样。说不出心里是怎样的滋味,是惆怅,是忘怀,是凄凉,是难舍,抑或是醉笑三生不知何日,她没有说,只是在临行前写道:愁路远,记当初。眼前事事总模糊。年年归梦扶清影,及到归时梦待扶。临到出发,反倒踌躇,因为时光到底是仁慈或残酷,她也难以分辨。
她在旧国住了一段时间,同她的姐妹兄弟们重逢相聚。重逢,也意味着重离。经年分散,他们都不再是过往依偎在母亲膝下承欢的孩童,现在,他们都有各自的路要走,各自的家要顾,只有一段光阴,承载过当年笑谈,清英纷纷,细雨入梦来,皓首再别,一世或到尽头。这一别,依稀便是永诀。回到美国后,充和更少离开她的小园,如墨色晕染,如烟雨隐没,她也缥缈在她自己的小世界里,当一幕史诗大戏,已经落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九源言情小说网;https://www.czbokai.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