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洁净如青灯的一生

        洁净如青灯的一生人的一生是可以被阐述的,在落寞尽头的时候,自己评定,或者后人评说,纵使是帝王也逃不过这一套。年幼早夭的多被称为“冲”“质”,生平庸常无能的时常被叫作“惠”,例如脑筋总是不能转弯的汉惠帝,文成武德都不错的就可以沾沾自喜了,因为“睿”“康”这些都是不错的褒义词。最聪明的还是武则天,留下无字碑,说好随你,差评也由你。如是看来,却是睿智通明到上善若水的境界了。

        也许是世人太多,修炼到心如止水的人并不少,能留下姓名的人却很少。这些少数人里,收养了充和的养祖母大约算得上一位。即使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的名字,只在充和的回忆里,我们知道她佛教法名叫作“识修”。

        总以为修炼是太不容易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冷清,却容不下浮躁,停不住肤浅,凝不了喜怒就形色。所以始终佩服佛心禅意的修行者,他们可以放弃所有不羁的快乐,对尘世无欲无求,对人世爱得深沉。充和的祖母,便是那样一位从容以及平和的修行者。

        她同样出身官宦世家,身份贵重远在张家之上。李鸿章是她的伯父,她在父亲略带严厉的教育中成长。作为他十一个孩子中的老四,她不算受宠,也不算受冷落,但学识修养、礼仪人品,都出落得比姐妹们更为秀色。成年后,她奉父母之命,嫁到了合肥张家,丈夫是伯父同僚张树声的次子张华轸。

        无法得知这桩婚姻是否是旧式婚姻里的美满姻缘,识修对这场婚事毫无怨言,甚至跟着丈夫生出了向佛的礼心。修禅确实是张华轸的影响,因为在出嫁前的人生里,她从未得过佛缘。但张华轸也不曾至始专一,他有一位小妾,可能是为了生儿子而纳,也可能单单因为日积月累的厌倦之心,在他病逝后,这位小妾守节殉情,被称为节妇。

        所以他们的婚姻,算不上好,也不能说坏。平平淡淡的,没有起落随之的极致痛苦和极致欢乐,只如同当时大多数因为媒妁相结合的婚姻一样,寻常,温和,忍耐,沉默。识修,这个淡雅温柔的贵族少女,也在婚姻里,渐渐走向返璞归真的佛家。唯一的女儿和外孙都相继离世后,识修逐渐看破尘世,生活的重心转向一心一意的修行,除了虔诚的信仰之外,她将所有心思,都分在了过继回来的孙女充和身上。

        充和对这位养祖母的感情很深,她记得自己小时候一直跟着祖母,住在她卧室后的房间里,祖母的贴身佣人钟妈负责照料她的生活琐事。祖母生活清简而规律,八点就寝,三点起床,在用人为她梳洗的时间里,她会轻声背诵钟爱的诗词或是佛经。虽然专注于修佛,俗世杂务,她必须处理,也处理得很好。因为张家是一个世家大族,作为这个庞大家族里家产最丰厚的一支,名下的财产不计其数。充和曾说:张家的地产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从来不能以“亩”作单位衡量。

        为此,识修雇佣了许多仆人来帮忙管理。这其中,有家仆,也有外来的仆从。按照管理,她请了一位大管家,负责大体事务,起草信函文稿,他每天都会到大宅向识修汇报事务,其中的具体名目,识修并不太在乎。显然,她非常清楚,水至清则无鱼。她深谙俗世潜规则,却并不掺和其中,行事作风,有种无为而治的气韵。

        对于孙女充和,识修格外重视。她给充和延请良师,这些先生都是经人推荐而来,颇有才名。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能在张家长期为师的理由。每隔一段时间,识修都会亲自考查充和的学习情况,考查方式是从《史记》或《孟子》等国学篇章中抽取章节,如果结果令她满意,那么充和此时的先生,显然是合格的。充和有过许多位先生,在张家时间最久的是来自山东的朱谟钦先生,师生一起度过了五年时光。从十一岁的女孩,到十六岁桃花初开的明媚少女,她在这位先生身上,学到了旁人无法给予的知识。

        充和聪明而灵慧,酷似她的几位姐姐,不到六岁,就能够倒背如流《千字文》和《三字经》。朱先生成为她的专属先生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的时间,她都和先生一起在书房里度过。时光飞逝,身处其中时,也曾觉得煎熬如雪,还是个小孩子的充和,却已能心如素简,淡静从容,学会在书海和墨山里寻找一丝带着古老香气的快乐。五年间,她学了《左转》《史记》《汉书》,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她的学习是主动的倾向,完全不需要外物的驱动。纵使是短暂的课下时光,她不爱到处嬉戏玩耍,更愿意在书阁上,把清晨和黄昏,倾注进泛着浅黄的字里行间。

        识修在充和十六岁时过世。在她过世的数年前,族中半强迫半恳求地让她过继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年长充和八岁,名义上却是充和的父亲。他来到识修房中,已是个心性长成的少年,虽然有老师苦口婆心的引导,但他还是无可避免地染上了不少恶习,譬如狎妓和烟瘾,这两项足够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识修并不乐意这个男孩继承她的家产,却无可奈何,按照祖规,她既不能变卖,也不能随意馈赠。她只是担忧,在她百年之后,充和无所依,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除了大肆挥霍之外,对充和毫无帮助。出于对充和的疼爱,她为这个孙女留下了足够丰厚的田产,以及她的私人收藏。她想要确定,即使是没有自己的保护,充和也能在这个世界上过得衣食无忧。

        她在七十岁时离开了最疼爱的小孙女,算得上喜丧。在祖母病重的时候,充和不敢离开床边半步,她给祖母背诵《史记》里面她最喜爱的篇章。日光一分一分地沉没下去,犹如浓重的油画落下最后一笔,暮色四合,月色微凉,少女轻柔娇甜的嗓音似能驱散死亡所带来的黑暗和苦涩,唯独无法驱散凝重在心河里,太过沉重的悲伤。她没有哭,因为哭泣,无非扰乱亡灵的安宁,以及增加家人的烦忧。她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望着仆妇们为祖母净身、收殓,入棺。周围人来人往,她却如置冰海,单薄的阳光穿透表层,却不能温暖她此刻的寒冷。

        祖母过世后,充和生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后,她穿上孝服,去送祖母最后一程。她被当作祖母的“孝孙”,抱着牌位,坐在轿子里,直到灵柩送至祖坟。一路风声萧瑟,山长水冷,小小少女拥紧怀里的亲人,那是她的世界,过往她所有的世界。生命的意义,需要一生去琢磨参透,而充和第一次对于生命的感悟,就来自最亲的亲人。她后来的文字,练达、简单、洞察世事,又不失温情,仿佛就是那位通透洁白的老人,在她的灵魂深处,注入的纯净力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九源言情小说网;https://www.czbokai.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上一章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