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持久 (2 / 7)
而御虏战争,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伟人的思想真是让人受益无穷,第五伦也照葫芦画瓢,做了规划,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敌之进攻,我之防御。”
第五伦已下诏,让新秦中妇孺内迁,边塞已经不求发展和安宁,因为敌寇已经兵临城下。用晁错《守边备塞疏》的故策,使丁壮全民皆兵,亦屯亦戍。
“余今日观晁错奏疏,颇有所得,唯有一处不甚赞同。”
“文景时匈奴入寇,陇西三困于胡,最后一次才被击退,是难得的大胜。但晁错却认为,这并非陇西百姓有勇敢和怯懦的区分,而是将领节制的方法有巧妙和笨拙的差别。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
“但余的看法与晁错不同,良将方略固然重要,但必胜者,唯有善用民者也!”
流离失所的并州难民对卢芳、匈奴恨之入骨,当地民风本就彪悍,将其组织起来,教以五兵,就能变成一道长城,将匈奴和胡汉抵御在外围,给关中赢得恢复的时间。
再从关中源源不断支援并州,目标是挡住匈奴与胡汉秋季劫掠,使防线稳住。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
第五伦分析敌方弱点:“卢芳自称汉帝,却是被匈奴单于所封,为天下笑,就算真是思念前汉的愚夫,也不会将卢芳当回事。并州各路渠帅自作主张,普通兵卒也只是迫于饥饿,随卢芳与匈奴南下劫掠罢了,所占之地,人民皆沦为臣虏,难得人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