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脆弱的同盟 (1 / 3)
美术馆咖啡厅里的对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彻底改变了思柠与沈聿之间关系的质地。一种基於巨大误会和共同伤痛的、脆弱的同盟,在沉默与未尽的话语中悄然缔结。
沈聿不再仅仅是一个怀着学术好奇的观察者,他成了一个迫切的求助者,将思柠视为可能连通失踪妹妹的唯一桥梁。而思柠,则小心翼翼地戴上了「媒介」这副面具,既要利用沈聿的知识和资源,又要时刻警惕,不让面具下的真实自我暴露。
接下来的几天,沈聿对待思柠的态度有了显着的、细微的变化。他依旧温和,但那份温和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郑重,甚至是…一丝几近虔诚的期待。他不再仅仅讨论cH0U象的理论,而是开始有选择地、更深入地与她分享他多年来关於沈玥失踪的研究,尤其是那些被他归纳为「镜像理论」的猜想。
他们见面的地点,有时是校园里更僻静的角落,有时是系楼那间307研究室——如今思柠踏入这里,心情已与上次的惊慌截然不同,带着一种复杂的、伪装出的镇定。
「镜像理论,」沈聿在白板上画下两个并列的、相互映照的模糊人形,中间以一道曲折的线连接,线上标注着「意识频率」、「维度褶皱」等词汇,「这是我个人的命名。它基於一个假设:存在着无数与我们现实极度相似、却在某些关键节点走向不同未来的平行世界。这些世界并非完全隔绝,在某些极端条件下——b如强烈的意识波动、特定的能量场,或者像那面旧镜子一样的共振器——它们的边界会变得模糊,甚至允许意识核心的穿越或交换。」
他看向思柠,眼神专注,彷佛在透过她看向另一个维度。「沈玥後期的笔记显示,她相信每个人在其他平行世界中都存在着镜像T。通常情况下,这些镜像T互不g涉。但当某个世界的个T意识因极度的痛苦、渴望或绝望而产生强烈共鸣时,就有可能与另一个世界中状态迥异、但频率契合的镜像T建立连接,甚至…达成某种协议或覆盖。」
思柠的心跳漏了一拍。「协议?」她轻声重复,想起了那面镜子中伸出的手,和那句「重来的机会」。
「是的,协议。」沈聿的语气沉重,「自愿的,或者…在某种绝境下别无选择的。沈玥的笔记很混乱,但反覆出现一个概念——等价交换。得到什麽,必然需要付出什麽。她认为彻底的交换,需要斩断与原世界的一切强烈羁绊,并在另一个世界拥有某个稳定的锚点,才能完成意识的迁徙与稳固。」
「锚点?」思柠下意识地重复,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安静趴在她脚边的小黑。灵魂的守护者…唯一的钥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