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四 赵玉成有些小小的幽怨 (4 / 9)
人和土地都竭尽全力了,人努力的生产,土地努力的产出,生产总量并不少,不至于落到年年饿殍的地步。
把一切问题归咎于生产力,显然有点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剥削和压迫以及土地兼并让农民得不到本该得到的粮食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让农民保持在饥饿与温饱之间,让他们在此间上下徘徊,那是最有利于统治的,那个时候的农民最为顺从、温良,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闹事。
太饿了,会造反,太饱了,会有更多的追求,对于帝王统治来说,都不是好事。
所以让农民维持在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生活水平上,是帝国统治阶级天然的共识。
农民若能得到该得到的土地和粮食,吃饱肚子并不难,至少不会动辄饿死。
然而这样微妙的平衡并不总能轻易达到,贪婪总会给帝国政策添乱子。
想想明朝首辅之一的徐阶,他的家族在老家华亭县拥有二三十万亩良田,兼并土地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大概就能感受到剥削和土地兼并给农民频频饿死这种现象增加了多少可能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