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改变命运 (8 / 11)
昨天,有人问我说“你为什么这么理解我”,我说“因为你曾经或者现在很想死”。
我对死亡很敏感,这种敏感更像一种直觉。不过我并没有助人情结,不会因为一个人想死去阻止、劝说,若非我爱的人,生死和我没有任何关联——你不能指望一个漠视自己生命的人重视他人的生命,哪怕他对死亡有独特的理解。
我对自死的选择都表示理解,准确说,一切自死行为的本质是求生,但因为行为过于激烈,所以在求生的过程中死掉了。
我也许会因此感动,悲恸,但更多的还是理解。
当一个人,在情感层面上和全世界失去“联系”,内心就会难以抗拒地产生自死的愿望,如果这个愿望足够强烈,那么死亡就会来得很仓促。一个人失去和世界的联系,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希望。
这个失去联系的“空窗期”有时很短,但短暂的情感空窗,也足够致命,所以我很重视侣伴现实中和亲人朋友间的联系。
只要联系足够紧密,那么就不容易出现空窗期。
当然,建立联系的主要目的通常不是阻止自死行为发生那么极端,联系的建立,主要目的是情绪流通,保持内心的平衡。
5.
人的内心,容积是有限的,不可以无限量地塞入情绪,那样会把内心撑坏;同样也不可以严重透支情绪,会把自己累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